设计创想·芳华永驻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
一、学院环境
艺术学院全景

艺术学院内部环境及展厅

学院内部环境


学院展厅
二、科研环境
工作室科研学术研究及授课空间


研究生教室



实验室及工作室
三、学院发展介绍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概况
天津理工大学于1994年设立艺术设计系,2001年成立艺术学院,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设计艺术学研究生,2017年获得设计学一级学科和艺术硕士2个硕士点培养模式。艺术学院现有产品设计(2019年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动画(中加合作办学,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点)、环境设计(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摄影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天津市教学名师1名、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2个、天津市高校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2个、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22人、硕士生导师26人,博、硕士教师占94%以上。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教育部及文化部人文社科9项、省级46项、横向课题158项。高水平论文189篇,其中CSSCI收录24篇;出版专著、教材76部;2019设计学软科排名进入全国前28%,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产品设计位列A层次。获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天津市第十五、十六、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等标志性成果。
1、学科方向及发展简况:
依托理工院校的学术资源,以五个本科专业为基础,形成特色鲜明、师资梯队合理、国际化合作的学科特色。目前设计学一级学科拥有“工业设计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环境设计研究”三个研究方向。艺术硕士拥有“产品设计(产品系统设计、民俗文化创意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视觉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景观规划设计)”三个研究方向。学生区域认可度较高、生源质量良好,近五年第一志愿录取率、就业率近100%。
2、学科特色与优势:
在学科建设上关注学科与社会发展跨界、与校际合作交流跨界,先后和加拿大、美国、英国、中国台湾等知名高校开设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开展中外工作坊、学分互认等多元的教学模式,加强国际设计创意文化平台搭建,海峡两岸高校间校际合作深度推进。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1)理论研究与设计创新:以非遗传承、民俗文化创意、消费产品创新、人居环境设计、平面视觉与三维数字媒体设计为特色研究领域。关注理论研究创新,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优秀成果。
(2)艺工结合与产业协同:依托理工大学优势,在新工科背景下实现设计人才的创新培养。学科依托三个设计研究所与北京洛可可、海鸥手表、鹦鹉乐器、天津城市规划院、世纪坐标等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将设计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国内外设计大赛获奖300余项、被企业采用221项,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设计产品。囊括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德国iF国际设计大奖、美国国际工业设计大奖、欧洲产品设计奖等国际大奖十余项。
(3)学科跨界与校际交流:与加拿大、美国、英国、中国台湾地区等知名高校开设综合性课程、中外设计工作坊、学分互认、推免生等多元的联合培养模式,加强国际设计创意文化平台搭建。
(4)助力聋生人才培养:和我校聋人工学院共同培养设计类专业硕士聋哑研究生,致力于残障艺术事业。
2.1 校际合作交流
学院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英国创意艺术大学、捷克布拉格建筑学院及台湾华梵大学建立国际及两岸合作平台,展开学术访问、交换生派遣、workshop设计工作营,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国际化视野,拓展专业国际影响力。自2015年与台湾华梵大学建立姊妹校,连续5年赴台交流学习,参观“新一代”设计展,与台湾师生做学术交流,连续举办四届设计工作坊;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开展暑期设计工作营;与国内同济大学等高水平高校组队参与捷克布拉格建筑学院暑期设计工作坊;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开展联合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介入研究生课程。与美国奥本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研究生合作教育,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境外学术活动。


与台湾华梵大学交流合作

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交流合作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交流合作

英国创意艺术大学交流合作


捷克布拉格建筑学院交流合作
2.2 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己任,聚焦地方特色,通过创新工作坊、文化交流与会展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了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国际化的实践教学生态系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行业发展以及推进国际人文交流等做出积极贡献。
学科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依托新工科背景下的新文科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企业活力,用设计助力传统产业未来。分别与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立天津理工大学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基地、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与天津具有7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鹦鹉乐器集团建立了产教融合双基地,与天津渤海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基地,开展“哪吒体育节”活动全面设计合作,共同打造天津城市形象、发扬天津体育文化。推进国际人文交流,多个实践成果实现了建立在区域文化特质影响下,基于生态、科技、文化互融发展的智能服务设计、文化创意设计、智能产品设计、弱势群体设计、公共服务设计的产品设计协同育人平台的专业特色“创新”建设。





与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立合作


与鹦鹉乐器集团建立合作
2.3突出的人才培养成果
学院与企业共建产学融合双基地,聘请企业总经理、设计总监、高级工程师为兼职教师。先后聘请了天津海鸥表业集团、中华老字号鹦鹉集团、天津城市规划院、世纪坐标等行业知名企业的行业导师;与台湾华梵大学建立姊妹校合作,增强柔性引员,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拓展国际交流,吸纳海外优质师资。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国立动画中心教学团队连续五年来华为学生授课,美国奥本大学、英国创意艺术大学等国际院校教授为研究生开设讲座和专题指导。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国立动画中心合作办学
工业设计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环境设计研究




2.4媒体报道



2.5研究生毕业答辩与作品展




四、导师队伍介绍
钟蕾



天津市教学名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学科带头人。艺术学院院长,天津市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天津市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天津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从事产品系统设计与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领域的研究。专著《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设计》获得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设计视阈下的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获得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天津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艺工结合-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理工特色设计学类专业新文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一流专业建设的产品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关键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天津理工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委托课题、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天津市文化艺术规划重点项目等13项。出版专著及教材七部。CSSCI及核心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学术组金奖。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铜奖;第十二届全国美术设计展览入选奖;国内设计奖10多项。18幅设计作品入选《中国设计年鉴》,《中国工业设计年鉴》,《民族艺术》等。钟蕾教授课题组与国外境外的知名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等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作为硕士生导师招收硕士生35人,授予学位26人。教授研究生课程产品系统设计、低碳设计;指导研究生评为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马振龙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带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百名杰出设计人才。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创意产业等领域的研究。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重要期刊2篇、核心期刊6篇。在《装饰》、《包装工程》、《中国广告》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出版专著2部,主编高等院校动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套;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研究项目1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为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0余项。作为硕士生导师近五年招收硕士生11人,授予学位7人,并负责教授研究生专业设计课程,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同时也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设计类课程,多年来所指导的学生作品在参加全国和省市级大赛中多次获得各类奖项。
刘宇



环境设计研究方向带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学院副院长,天津大学工学博士。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天津市环境装饰协会设计委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终评委专家,“CIID中国手绘艺术设计大赛”国赛终评委。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称号,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从事人居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更新设计理论研究、城市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环境设计思维方法与创意表现应用研究、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在《美术》、《装饰》、《美术观察》等专业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三篇(其中CSSCI八篇);出版专著七部,其中《室内外手绘效果图》获天津市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五项,完成横向科研近三十项。作为硕士生导师招收硕士生23人,授予学位11人,指导研究生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指导学生参加国内高水平设计大赛获奖三十多项,曾获“第九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九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2011艾景奖”银奖等。
王亦敏

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业设计系主任,天津市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天津市百名杰出设计人才。从事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2020年11月被天津市工业设计协会评为工业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贡献奖、2020年11月当选为天津市工业设计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2020年12月被评为天津市工程技术系列自行车电动车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专家。在CSSCI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出版编撰教材5部。主持省部级科研子项目两项,其中“理工类高校工业设计品牌专业的内涵建设与实践子课题”是天津市教委教改项目。完成横向科研多项,多项设计被企业采纳并投产。作为硕士生导师近年招收硕士生15人,教授研究生课程产品设计分析。近几年设计作品获奖多项、其中国家级金奖3项、银奖1项。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以上设计大赛并获奖。
陈志莹
教授,硕士生导师,视觉传达系主任,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包装技术协会理事;天津摄影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副主任。从事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研究 :1、品牌视觉设计、包装设计研究 2、品牌策划与广告设计研究 3、数字影像与视觉艺术形态的结合研究。曾发表论文32篇,主编出版专著3部,参与教材编写2部。参与国家课题1项,省部级4项。主持横向课题25项。多幅设计作品入选《中国设计年鉴》;作为主研人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民族艺术设计研究》。河北工业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天津国际招标公司和深圳国际招标公司特邀评标专家。被授予“中国当代广告人教育推动卓越人物”称号;“天津百名青年杰出设计人才”称号;“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作为硕士生导师近五年招收硕士生12人,授予学位5人,教授研究生课程—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视觉设计。近五年设计作品获国家级1项、省市级奖励3项。
王春涛
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画院签约画家、天津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人物画院院长、天津市委党校艺术顾问、天津美术家协会人物画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曾获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从事装饰艺术设计、水墨元素与平面设计研究、装饰绘画与室内空间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6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7部,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天津理工大学教改项目2项并获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作品在专业美展获奖入选7次:《滨海春天》获《天津市纪念讲话70周年美术作品展》铜奖;《抢修》入选第七届中国美协会员国画精品展。2014年《滨海情》获《第十二届天津市美术作品展》银奖。2016年《舞台》入选庆祝建党95周年全国美展,2017年《我也曾经是个兵》入选庆祝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19年《劲舞》入选庆祝13届天津市美展,2021年《自胜者强》入选24届北京冬奥会全国美展,主持完成天津市委宣传部“沽水流芳.画说天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大型中国画创作《新港腾跃》,作品多次在中国美协主办五年一届的庆祝建党、建军和全国美展等重要展览中入选、获奖。作为硕士生导师近五年招收硕士生8人,授予学位7人,为本科生、研究生承担毕业设计、造型基础、书法篆刻、国画、综合艺术形式等课程。
刘卓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学院副院长,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博士。主要从事产品与服务设计、交互与体验设计以及文化与创意设计方面的研究。主持在研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主持完成天津市哲社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主持完成企业横向课题7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天津市教改重点课题等6项;重要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 篇;发明及外观专利 8 项。设计作品获德国红点奖、澳门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中国钟表设计大赛银奖、全国数字艺术大赛银奖等,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市美术作品展,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等。指导学生参加行业设计大赛等活动百余人次,国家级获奖 22 项,省部级获奖 56 项,优秀指导教师奖 30 多项,并担任多项设计大赛专家评委。作为硕士生导师招收硕士生12人,授予学位4人。
导师团队
导师助理团队
设计创想,创意无限,服务民生,振兴产业。
期待与你在明理湖畔相聚,共创未来!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