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部门概况  招生工作  培养工作  学位工作  导师管理  学科建设  规章制度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部门概况  
 
 研究生动态 
 部门简介 
 机构设置 
 
  研究生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概况 > 研究生动态 > 正文
 
2023招生宣介-聋人工学院
2022年07月04日 16:26      浏览:

 

 

一、学院环境

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是天津市政府和中国残联合作创办的面向全国招收听障生的高等工科特殊教育学院,1991年学校成立特殊教育部,1997年更名为聋人工学院。经原国家教委批准,聋人工学院招生实行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录取。是中国第一所、世界第四所聋人高等工科院校,是全国首创,目前也是国内唯一一所面向听障学生开设全纳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2019年获批以单考单招方式面向全国招收电子信息、艺术专业全日制(听障)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二、科研环境

计算机技术实验中心现有8个实验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验上机和研究环境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拥有约价值2000万设备,300个PC节点,150个虚拟桌面,集成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教学与实践环境。

艺术设计实验室经投资建设和学院学科建设,实验室设备不断发展改善,现有设备总值1500万,建成了结合聋人特点的服装设计、玩具制作、产品设计、面料染整、饰品设计及服装展示舞台等国内领先的聋人专用艺术设计实验室。

 

 

 

 

 

 

 

三、学院发展介绍

学院现有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设立1个基础教学部,独立设置4个本科专业,6个全纳教育专业。学院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签署国际合作协议,实现与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学分互认。2017年首位推免研究生通过选拔赴云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作为中国聋人高等工科教育创始院校,学院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胆尝试,教学质量工程成绩显著,拥有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精品课程和天津市教学团队。完成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及以上的科研、教研项目。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研究,积极探索聋人高等教育规律和教学模式。《创办有特色的聋人高等工科教育》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发展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采用,《计算机专业手语》填补了国内计算机专业手语的空白。我院袁甜甜老师主持的《复杂场景下中国手语实时翻译系统》获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项目。研究生及本科生团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银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金奖。无障碍智能科技研发团队荣获“天津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四、导师队伍介绍

听障研究生采用“1+双导师”培养布局:学术导师+培养导师+企业导师。

 

 

 

袁甜甜,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聋人工学院副院长。袁老师作为网络工程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方面的科研及教学工作。曾带领学生获得华北五省计算机应用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团队获得发表核心期刊及EI会议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局级项目4项、校级教学项目2项,科研经费约2100万元。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陈彧: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后,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访问学者,天津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应用心理)。IEEE会员、APSIPA会员、CCF语音与听觉组专委、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语音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语言学会理事。研究兴趣为病理语音生成机理和语言康复系统研制。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各一项,已发表SSCI、SCI、EI论文多篇。

韩梅:教授,理学硕士。曾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我国聋人高等教育结构及就业问题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社会科学项目。主持完成科技部项目“聋人手语动漫教学系统”及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手语电子词典” 的软件开发。指导硕士研究生,本人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

李强:教授,聋人工学院副院长,神经语言学、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方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三项,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国家自然、国家社科、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六项,主持、参加完成省部级项目七项。完成研究报告十余篇,SSCI、SCI、EI、核心期刊论文四十余篇,参与编写书籍四部,科委鉴定成果五项。

刘洪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特殊教育分会会员,教育部特教园丁奖,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新长征突击手,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研究,设计与理论研究,主持在研省部级项目和校级教改项目各一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五项,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两项,参与编写完成教材一部,主持在研校级教改项目一项。在《教育与职业》《艺术与设计》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及省部级专业设计和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励。

刘虹: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特殊教育分会会员,民盟天津市委高教委委员,智联招聘特聘创业导师。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衍生创新设计研究,设计与理论研究;主持在研省部级项目一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六项,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三项,主持在研校级重点教改项目一项。在《美术》《教育与职业》《艺术与设计》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和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励。

周雅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天津大学文旅部非遗研培计划课程导师。研究方向: 1、文博馆藏资源转化与方法研究;2、文创IP衍生与设计研究;3、非遗创新实践与产品设计研究。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课题、天津市艺术科学等省部级课题六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CSSCI期刊四篇、核心期刊十三篇、重要期刊四篇。撰写专著两本。获得天津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天津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美育艺术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平面设计大赛视觉组一等奖指导教师,全国数字艺术大赛(国家级)银奖,“中国营造”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银奖等奖项。 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指导学位论文获得“天津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研究生市级科研创新项目获批立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鉴定为“优”,指导京津冀毕业设计联展获一等奖、三等奖、优秀若干。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天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
电话:022-60215566  传真:022-60216838  邮箱:jyjs@tjut.edu.cn